欢迎您访问云顶7610官网登录云顶7610官网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北京大学马凤芝教授应邀为我院作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1-12-13


2021126日晚,应我院邀请,北京大学马凤芝教授在腾讯会议为云顶7610官网登录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师生带来了题为“居家养老与社区照顾的理论与实践——英国经验对中国的启示”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李怀教授担任主持人,兰州大学焦若水教授担任与谈人。三百余名校内外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首先,马老师介绍了此次讲座的提出背景:从上世纪末起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就持续加深,当前十四五时期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一些应对政策也开始陆续出台,其中反复涉及了“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这些核心概念。马老师指出这两个模式本质上是关系密切的,且“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理应密切配合。随即马老师又提出了“医养结合”和“机构养老”的概念,而“如何整合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服务为老人提供合理的服务”就是本次讲座要说明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马老师认为应该借鉴国外已有的一些模式和经验。

随后,马老师介绍了英国的老人社区照顾政策和实践经验。马老师围绕英国老人社区照顾政策的发展演变、社区照顾政策的理念、老人照顾政策的具体执行机制和程序、以及社会工作在老人社区照顾中的角色等方面,对英国老人社区照顾的政策和实践作了比较详细的回顾。马老师强调“社区照顾”这一模式对我们的重要借鉴意义,指出“社区照顾”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策和服务,它不仅包括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也包括社会服务系统,同时还涉及非政府组织和社会支持等网络资源系统,可以看出它的功能是多元整合的。同时,社区照顾政策体现了对大型机构照顾的反思,实践了人道主义哲学的理念。接着,马老师回到“社区”这个概念本身的特质去看待社区照顾模式,特别强调建立关怀社区,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结。随后,马老师又介绍了社区照顾的构成要素,其一是目标,即让老人留在社区内,最大限度维持社区生活;其二是手段,理想的社区照顾应该同时融合和实现“在社区内照顾”和“由社区照顾”两种策略;其三是方法,即正式照顾和非正式照顾共同构成社区照顾的“照顾者”。再次,马老师介绍了老人社区照顾政策与社会服务的制度安排,指出英国政府在具体行政运作层面规定了非常详细的老人社区照顾的工作程序,包括评估、照顾管理、委托和照顾质量保障等环节。她还以诺丁汉市为例,向我们介绍了当地的老人社区照顾服务项目。最后,马老师指明了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在老人社区照顾中扮演的角色——“照顾经理”角色,他们负责协调各部门一起制定照顾老人的“一揽子计划”。

最后,马老师对讲座内容作了简单总结。她指出,这些对英国的老人社区照顾政策及其运作机制的考察,能够为中国老人照顾的宏观政策制定和微观老人服务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参考。同时,用这些已有的政策和实践经验去检视对照我国的概念系统,更易发现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如政策不清晰、服务体系不完整等。她还特别指出要警惕养老产业化的趋势,且应避免追求建设超大型院舍照顾机构,而是应该以各种建在社区内的适度规模的、满足老人居家照顾、具有多种功能的院舍服务为政策目标,比如建立一些托老所和日间照顾中心。马老师也提出,解决老人照顾问题可以与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提倡家庭照顾,倡导社会互助,从而将正式照顾与非正式照顾结合起来,探索发展中国老人社区照顾模式。

焦若水老师对讲座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分享了自己在本次讲座中收获的几点感受:其一是在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生育率却持续下滑,这就涉及赡养比也持续增高的问题,因此未来我国的社会工作就是以老年社会工作为主,马老师的报告对我们思考这一问题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其二是充分肯定了马老师提到的社工作为“key person”如何将多元化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并指出社工的这一角色非常具有建设性,在未来也颇具发展空间。马老师分享了自己在调研过程中见到的高质量老人社区照顾的实例,加深了我们对“互助养老”这一理念的理解。

讲座尾声,李怀老师对马老师的讲座内容作了简单小结,并指出马老师的讲座给听众留下了很多思考空间和想象力。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来说,在未来围绕养老问题可开发的领域还很多,这也是鼓励同学们未来在此领域能够积极实践。李老师也借此机会向马老师再次发出邀请,希望在2022年师大120周年校庆之时马老师能亲临我校,再为同学们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


(撰稿:张奕柠 摄影:张力丹 审稿:尹广文 审核:李怀




马凤芝教授简介

马凤芝,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经济学硕士,英国诺丁汉大学社会工作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社会福利)。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全国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专家,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残联精神健康分会理事,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社会学会理事,北京市妇女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妇女理论研究会监事兼副会长。

从事社会工作工作理论与实践、社会福利、社会问题、社会发展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社会转型与社会发展、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妇女发展与妇女社会工作、临床社会工作。老人社区照顾、医务社会工作、家庭及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学校及青少年社会工作、法庭与调解社会工作等。